English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998-10-26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代表团团长 温家宝 我有话说

同志们、朋友们:

我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隆重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中央代表团带着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深切关怀和期望,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祝福,来到美丽的凤凰古城,与宁夏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欢度这个喜庆的节日,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今年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庆祝活动不沿旧例、开创新风,厉行节约,讲求实效,充分体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全局观念,充分体现了宁夏各族人民勤劳纯朴的优秀品质。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宁夏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驻宁夏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过去、现在所有关心和支持宁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宁夏各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曾经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重要贡献。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58年10月25日宣告成立。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自治区历届党委和人民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今日的宁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宁夏回族自治区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结果;是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同心同德、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维护宁夏的稳定,加快宁夏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善于把中央的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和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宁夏腾飞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也给宁夏各族人民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宁夏的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能源优势突出,40年的发展奠定了继续前进的良好基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支持,宁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相信,只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抓住机遇,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宁夏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宁夏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的首要任务。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宁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总的看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解决好目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关键在于加快发展。要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引黄灌区的农业优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和乡镇企业,活跃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根据宁夏实际,加快水利、交通、能源以及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宁夏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既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宁夏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西海固更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要坚持“兴水治旱”和“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恢复植被、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为实现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做出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摆在宁夏各级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准确把握国情、区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切实抓好大中型企业,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农村要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按照政企分开、精简高效、权责一致、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中央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搞好政府机构改革。要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打破较为封闭的状态,把本地区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大市场中去,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在扩大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发展与沿海和相邻地区的横向联合,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宁夏积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要继续结合宁夏实际,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自治区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要大力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维护稳定的实践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人才的民族干部队伍。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坚决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宁夏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学习和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加投入,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全区各族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宁夏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宁夏的发展主要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的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帮助和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支援。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今后,中央支持宁夏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不变,而且随着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对宁夏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

同志们、朋友们!回顾过去,宁夏成绩卓著,值得自豪;展望未来,宁夏前程似锦,信心倍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所在。这个事业,把我国各族干部群众的命运紧紧联在了一起。我们相信,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一定能够开创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迎来塞上江南更加美好的未来!

祝宁夏回族自治区兴旺发达!

祝宁夏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新华社银川10月2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